來源:@中國經營報微博
2024年是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第十年。3月7日,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楊臨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中國環境資源審判十年的故事。
十年來,最高人民法院製定、修訂環境資源司法解釋21件,發布規範性文件22件。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國法院依法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228.20萬件,其中刑事案件29.28萬件,民事案件156.89萬件,行政案件42.03萬件。“特別是2021年以來,人民法院受理一審環境資源案件數量呈持續下降態勢,環境汙染刑事案件數量降幅明顯。”楊臨萍說。
楊臨萍表示,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的下一步,將重點關注涉環境侵權、資源開發利用、碳排放權、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用水權、排汙權、用能權等領域糾紛,依法妥善審理新類型、典型性、影響性案件,探索創新裁判規則,最高法院將開展相關問題調研。
最高法將不斷豐富和完善涉碳案件裁判執行規則,保障民營企業全麵參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環境公益訴訟審理機製,增強相關裁判規則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切實把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置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謀劃、推進。”楊臨萍強調。
十年修訂環境資源司法解釋21件,規範性文件22件 ⠀
《中國經營報》:2024年是環境資源審判十年,十年來環境資源審判總體發展情況怎樣?下一步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是什麽?
楊臨萍: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環境資源審判庭,辦理相關案件並監督指導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十年來,環境資源審判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堅持服務大局,環境資源審判職能充分發揮。2014年6月至2024年12月,全國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結各類環境資源案件228.20萬件,其中刑事案件29.28萬件,民事案件156.89萬件,行政案件42.03萬件。特別是2021年以來,人民法院受理一審環境資源案件數量呈持續下降態勢,環境汙染刑事案件數量降幅明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規範有序,人民法院服務、促推國家生態環境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二是堅持改革創新,環境資源審判體製機製持續健全。自2014年以來,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和審判組織從134個增至2400多個,全國已有30個高級法院及新疆高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成立環境資源審判庭,南京、昆明、鄭州、長春、烏魯木齊、重慶、成都、合肥等地專設環境資源法庭。我國已成為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覆蓋最廣、體係最完整的國家。同時,穩步推進環境資源民事、刑事、行政審判職能統一歸口,促進實現民事賠償、刑事追訴、行政履職依法銜接,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提質增效。
三是堅持規則引領,環境資源法律適用規則體係不斷完善。自2014年以來,各級人民法院不斷加大規範辦案力度的同時,緊密結合審判實踐,向社會提供司法政策、司法規則、典型案例等法治產品,促推生態環境資源領域法治建設“抓前端、治未病”。最高人民法院製定、修訂環境資源司法解釋21件,發布規範性文件22件;發布環境資源指導性案例40件、專題典型案例共43批437件。人民法院案例庫收錄環境資源審判參考案例350多件,指導各級人民法院準確適用法律。持續打造世界環境日、全國生態日普法宣傳品牌,切實用“聽得懂”的語言闡釋“聽得進”的法理,引領全社會環境保護法治意識不斷增強。
四是堅持協同聯動,促推生態環境係統治理成效顯著。各級人民法院立足本職,協同有關部門圍繞統一執法司法尺度、案件線索移送、環境修複執行、損害責任追究、環保法治宣傳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健全行政執法與司法辦案銜接機製,充分發揮司法建議堵漏洞、促治理作用;設立綜合性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複)基地1000餘個,融合發揮審判、修複、教育、治理等功能,形成共抓大保護合力。同時注重內部協同,因地製宜加強區域司法協作,綜合保護、係統治理的合力持續增強。比如,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秦嶺山脈相關法院分別簽訂司法協作協議,福建等十省(區)法院成立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協作聯盟並發表《武夷山宣言》,攜手提升係統保護水平。
五是堅持全球視野,我國環境司法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合作舉辦世界環境司法大會,並通過《昆明宣言》,為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係貢獻中國司法智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數據庫專門設立中國環境司法板塊,現已收錄4批45件中國環境司法案例和8部環境司法報告,以鮮活案例展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中國之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今後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強調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人民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一是牢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把黨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實處。二是緊扣綠色發展履職盡責,依法審理好涉環境汙染、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應對、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治理與服務等領域案件,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三是貫徹落實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健全公正司法體製機製等改革部署,完善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係、規則體係、輔助體係,為公正高效審理環境資源案件、促推環境資源保護治理提供有力體製機製支撐。四是深化環境司法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務實合作,主動參與並積極引領國際環境司法規則製定和體係完善,助力提升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全國首例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刑事案
《中國經營報》:自2024年以來,人民法院審理環境資源案件的總體情況如何?案件呈現出哪些特點?有沒有你印象深刻的案例可以介紹?
楊臨萍:2024年,全國法院共審理各類一審環境資源案件21.93萬件,其中刑事案件2.58萬件、民事案件15.13萬件、行政案件4.22萬件,同比下降5.42%。案件數據變化反映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也反映出人民法院促推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積極成效。
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最近獲評“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之一的全國首例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刑事案。人民法院依法以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對扣押在案外來物種予以沒收。該案為打擊非法引進外來入侵物種犯罪工作積累了有益的法治經驗,有力維護了國家生態安全。
再比如,全國首例涉農藥召回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某生化公司未按《農藥管理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對其生產的百草枯農藥實施召回,被提起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法院貫徹預防優先原則,判決該生化公司對其此前生產並在國內市場銷售的百草枯實施召回。判決生效後,人民法院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危廢處置機構共同跟進召回程序,推動召回產品依法資源化再利用,保障公眾環境安全。
增強裁判規則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中國經營報》:《人民法院第六個五年改革綱要(2024—2028年)》(以下簡稱《綱要》)對環境資源審判提出了完善審判體製、優化審理機製、健全裁判規則體係、完善執行機製等改革舉措,請問將會如何落實?
楊臨萍:2024年12月26日,最高法院印發了《綱要》,提出了9個方麵45大項改革舉措,對健全公正司法體製機製、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製度、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係作出全麵部署,其中明確提出“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司法保障機製”等改革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最高法院環資庭經認真梳理,形成改革任務具體落實台賬,壓實主體責任。總體上講,重點做實以下幾個方麵的舉措:
一是堅持黨對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的絕對領導。《綱要》就“完善人民法院堅持黨的絕對領導的製度機製”作出係統性任務部署,各級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自覺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和落實到環境資源審判全過程各方麵。切實把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置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思考、謀劃、推進,確保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二是依法忠實履行司法審判職責。《綱要》就“完善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審判體製機製”作出係統性部署,其中明確提出“完善環境汙染、生態破壞領域的懲罰性賠償製度”等要求。各級法院堅定服務“國之大者”,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環境資源案件,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確保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生態效果有機統一。重點關注涉環境侵權、資源開發利用、碳排放權、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用水權、排汙權、用能權等領域糾紛,依法妥善審理新類型、典型性、影響性案件,探索創新裁判規則。最高法院將開展相關問題調研,適時發布典型案例,強化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供給,不斷完善環境資源法律適用規則體係。
三是持續深化環境資源審判體製機製改革。各級法院將持續完善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係、規則體係、輔助體係,在總體解決了審判組織、專業人員“有沒有”基礎上,將工作重點轉向“強不強”。穩步推進環境資源民事、刑事、行政審判職能統一歸口機製,促進實現民事賠償、刑事追訴、行政履職依法銜接。健全以生態環境修複為導向的環境資源案件執行機製,落實生態環境修複責任的“最後一公裏”問題。推動完善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製度,促進破解環資領域司法鑒定供給相對不足問題。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環境公益訴訟審理機製,增強相關裁判規則的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依法辦案與促推治理並重,持續推動各部門協同配合,健全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環境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等的協調聯動機製,加強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促進線索移送、信息共享、配合取證、跟蹤監督、平台對接等製度機製走深走實。努力建設專業人才庫,培養“法律+環境+國際視野”的專家型、複合型人才,打造兼具刑事、民事、行政專業法律知識的審判隊伍。
完善涉碳案件裁判規則,促推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營報》:2023年2月,最高法出台了首部涉“雙碳”規範性文件,近兩年該類案件審理情況怎樣?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人民法院有哪些重點工作或舉措?
楊臨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等關鍵國際氣候治理規則的積極倡導者和重要踐行者,曆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依法審理新質生產力案件,切實保障高質量發展。隨著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和“雙碳”行動的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產業、能源結構的深度調整,相關的新類型案件也陸續進入訴訟渠道。比如涉新能源汽車企業創新發展案件、能源管理合同案件、新能源企業合並破產重整案件、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合同案件、核證自願減排量交易合同案件等。最高法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打造發展新引擎、培育發展新動能。2024年8月,發布《人民法院服務和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典型案例》,推動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完善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製機製,切實發揮了示範引領和規則補充作用。
發揮審判職能,助力積極穩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 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務的意見》發布兩年多以來,全國法院審理涉碳案件200餘件,同比增長近20%,反映了綠色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也對司法審判帶來新的挑戰。各級人民法院聚焦碳排放交易、碳排放數據信息披露、綠色金融等領域,依法穩妥審理新類型、典型性、影響性案件,強化司法政策措施供給,推動健全碳市場交易製度。依法審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安裝引發的物業合同糾紛等,通過個案辦理及時傳遞司法政策導向、回應社會關切,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司法的獲得感,營造了有利於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良好氛圍。
持續完善裁判規則體係,服務經濟社會全麵綠色轉型。2024年5月1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施行。2024年7月,最高法院專門召開涉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助力綠色發展的成功經驗和裁判規則,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落到實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深化生態文明體製改革具體任務中,許多與綠色低碳司法保護密切相關,例如碳排放統計核算、產品碳足跡管理等新興領域,需要各級人民法院精準落實到各類案件辦理的實際工作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保障。
2024年11月8日在最高法院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召開的“環境法治與綠色發展”國際研討會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與最高法院繼續簽訂諒解備忘錄,繼續向世界各國的法官推介中國環境司法的典型案例。最高法院將進一步強化規則引領和典型案例培育,不斷豐富和完善涉碳案件裁判執行規則,推動新能源基地建設、零碳園區建設、全國碳市場建設,積極引導促進產業結構和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為全球環境法治貢獻中國智慧。
適用ESG原則審理企業破產重整案,助推引進投資人
《中國經營報》:《關於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專門就涉碳案件審理提供政策指引。一年多來,促進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方麵,人民法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有沒有正在辦理的典型案件?
楊臨萍:《關於優化法治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指導意見》規定人民法院依法促進民營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加大對生態環境科技、綠色低碳技術等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力度,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助力民營企業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天津法院審理能源管理合同糾紛案件,某傳熱設備公司係一家高新技術民營企業,人民法院充分考慮到利用煉鋼衝渣水餘熱供暖技術方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實踐性,企業需要在技術創新、實踐改造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等因素,依法保護民營企業享有節能效益分享權益。這個案件的審理體現了加強對生態環境科技、綠色低碳技術等創新成果的司法保護,促進成果轉化運用,推進產融結合,助力民營企業有序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的司法導向。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了ESG可持續投資原則。浙江法院審理的一起企業破產重整案,適用ESG原則,從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三大維度識別企業重整價值、審查企業經營方案、助推通過重整平台引進產業投資人,同時也符合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新標準BEE(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體係融入環境可持續性理念的要求。通過司法重整改善了企業治理和發展方向,幫助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民營經濟促進法出台之後,最高法院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全麵參與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更好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編輯:杜麗娟 審核:張榮旺 校對:張國剛)
眾信旅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春節黃金周出境旅遊價格綜合指數OPI(OPI是反映中國公民赴全球各目的地旅遊產品及其價格變化的指標體係)為145.1,高於2016年的暑期旺季和“十一”黃金周的價格···
饮食” 對此,金燦榮對環球網記者表示,美國右翼一直有類似看法,但是這不是美國整體的看法。···
饮食同時也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區域之間、不同地區之間資源稟賦、資源條件,發展水平和發展階段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這次規劃提出了保護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也就是分類、分級保護的概念。···
饮食而“出訪”中美洲的蔡英文,好像有了撐腰一樣,到處宣稱“以整體‘國力’來講,我們(台灣)也不是一個小國家”···
饮食在國土開發思路方麵,《綱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推動國土集聚開發和分類保護相適應,特別強調了要立足比較優勢,構建高效規範的國土開發開放格局。···
饮食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时装通常,我們看到的落馬官員,好多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在竇玉沛這裏,“一人做官,雞犬還是雞犬”,有人因此而歎“難得”。···
时装“我們銀行對於二手房貸款年限有明確的計算公式,用40年減去該房的土地注冊年份。···
时装許多女性到這裏哭著要求給她們找個丈夫。···
时装巡遊車可以根據乘客通過電信、互聯網等方式提供的預約要求提供服務。···
时装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测试站点,免责声明:网站中图片/CSS/JS等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程序仅供研究学习使用,切勿违法使用,该程序使用后发生的一切问题与本站无关!
如何判斷一個網站優化公司的靠譜性(探究黑鏈的工作機製及其對網站排名的影響):抖音個體戶能否開通藍v認證(了解藍v認證的意義和條件)、京東定金支付尾款之後可以全款退嗎?怎麽申請?移動端網站設計的四個基本知識點(讓你的移動端網站更加優秀)
淘寶跟拚多多哪個質量好?買家應該怎麽選擇?2024閑魚賣貨平台怎麽收費?每賣出一筆訂單收取06手續費是真的嗎?XML地图网站源码 统计